【杜甫著名的20首诗】杜甫(712年-770年),字子美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,被后人尊为“诗圣”。他的诗歌内容广泛,情感深沉,语言凝练,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。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作,其中许多作品被后世广为传诵,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以下是对杜甫著名20首诗的总结,并附上简要介绍。
杜甫著名20首诗简介
序号 | 诗名 | 创作时期 | 内容概述 |
1 | 《春望》 | 安史之乱期间 | 描写战乱中长安的凄凉景象,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。 |
2 | 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 | 760年左右 | 表达自己生活困苦的同时,抒发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”的博大胸怀。 |
3 | 《登高》 | 767年 | 被誉为“古今七律第一”,写尽人生沧桑与壮志未酬的悲愤。 |
4 | 《江畔独步寻花》 | 764年 | 描绘春日美景,表现诗人闲适心情,是杜甫风格较为轻松的作品之一。 |
5 | 《绝句·两个黄鹂鸣翠柳》 | 764年 | 简洁明快,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,是杜甫非常有名的写景诗。 |
6 | 《三吏》(《新安吏》《石壕吏》《潼关吏》) | 758-759年 | 通过三个小吏的故事,揭露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,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。 |
7 | 《三别》(《新婚别》《垂老别》《无家别》) | 759年 | 同样反映战乱中的家庭悲剧,表现人民的痛苦与无奈。 |
8 | 《望岳》 | 24岁左右 | 表现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,气势磅礴,是杜甫早期代表作之一。 |
9 | 《秋兴八首》 | 766年 | 八首组诗,借秋景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感慨,情感沉郁,结构严谨。 |
10 | 《旅夜书怀》 | 765年 | 写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,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。 |
11 | 《登岳阳楼》 | 768年 | 抒发对国家动荡、个人漂泊的感慨,被誉为“古今七律之冠”。 |
12 | 《春夜喜雨》 | 761年 | 描写春雨润物无声的景象,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。 |
13 | 《蜀相》 | 760年 | 怀念诸葛亮,寄托对贤才的渴望与对国家安定的期盼。 |
14 | 《客至》 | 760年 | 表达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。 |
15 | 《咏怀古迹五首》 | 766年 | 借古抒怀,怀念历史人物,抒发个人情怀与历史感慨。 |
16 | 《丽人行》 | 749年 | 批判权贵奢靡之风,讽刺杨氏姐妹的骄纵生活。 |
17 | 《兵车行》 | 750年 | 反映征兵制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,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。 |
18 | 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 | 755年 | 表现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怀,被称为“诗史”之作。 |
19 | 《天末怀李白》 | 759年 | 表达对好友李白的思念与惋惜,情感真挚,语言含蓄。 |
20 | 《八阵图》 | 760年 | 借赞诸葛亮,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 |
总结
杜甫的诗歌不仅艺术成就极高,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。他的作品涵盖了从个人情感到国家命运的多个层面,尤其在安史之乱后,其诗风更加沉郁顿挫,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。上述20首诗是杜甫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,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。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,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