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勃然变色出处于哪里】“勃然变色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突然变得非常生气或惊恐,脸色变得很难看。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古代文献,具体来源于哪一部典籍,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。
一、
“勃然变色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文为: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项王默然不应。范增起,出召项庄,谓曰:‘君王为人不忍,若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’……项王默然不应。……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……项王曰:‘壮士!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……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啖之。项王曰:‘壮士!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项王曰:‘壮士!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项王默然不应。……项王按剑而跽曰:‘客何为者?’张良曰: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。’项王曰:‘壮士!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……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……项王曰:‘壮士!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项王曰:‘壮士!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项王默然不应。……”
虽然这段话中并没有直接出现“勃然变色”,但根据后世对《史记》的注释和引申,有人认为“勃然变色”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项羽面对樊哙时的反应。因此,“勃然变色”常被归为出自《史记》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勃然变色 |
含义 | 形容人突然生气或惊恐,脸色变得难看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(常见说法) |
典故来源 | 项羽在鸿门宴上面对樊哙时的反应 |
文献引用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并未直接使用“勃然变色”一词,但后世多将其归于此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在突发情绪变化时的外在表现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文学、影视、日常表达中,表示情绪激烈变化 |
三、说明
尽管“勃然变色”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没有明确出现,但因为该成语常与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行为联系在一起,因此被广泛认为出自此书。这种说法虽非完全准确,但在民间和文学界较为普遍,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文化传承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考证,建议查阅《史记》的原始文本及相关学术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