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下一句是什么】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上李邕》一诗,原句为:“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余风激兮万世,游于清虚兮,与赤松兮同栖。”但更广为人知的是后人引用的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,这其实是对庄子《逍遥游》中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的化用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常被用来形容志向远大、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。那么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呢?实际上,这句话并非出自同一首诗,而是由后人根据庄子原文进行的提炼和再创作。因此,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下一句。
不过,在一些文学作品或网络文章中,常有人将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与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并列使用,这两句都表达了积极进取、追求理想的豪情壮志。虽然它们出自不同的诗句,但常常被放在一起,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呼应。
总结与对比表
项目 | 扶摇直上九万里 | 直挂云帆济沧海 |
出处 | 化用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 | 出自李白《行路难》 |
含义 | 形容志向远大、奋发向上 | 表达坚定信念、勇往直前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激励、励志语境 | 多用于表达克服困难、实现理想 |
是否有固定下一句 | 无固定下一句 | 有上下句(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) |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“扶摇直上九万里”在现代广泛流传,但它并不是一首完整诗作中的句子,而是对古文的提炼和再创造。因此,严格来说,它没有官方的下一句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人们常将其与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搭配使用,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如果你是在写作或演讲中使用这句话,可以根据语境灵活处理,不必拘泥于严格的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