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入而不自得是什么意思】“无入而不自得”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君子有诸己,而后求诸人;无诸己,而后非诸人。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……无入而不自得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无论处于什么环境或境遇中,都能保持内心的安然与满足,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心境。
“无入而不自得”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境界,强调人在面对各种境遇时,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。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这种态度让人在顺境中不骄,在逆境中不馁,始终保持内心的安定与从容。
表格说明: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现代意义 | 体现品质 |
无入而不自得 |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都能保持内心的安然与满足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信 | 内心坚定、情绪稳定、处世豁达 |
延伸理解:
“无入而不自得”不仅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、挑战、诱惑时,不被外物所左右,而是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去应对。这种心态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,增强抗压能力,使人更加成熟稳重。
在现代社会中,“无入而不自得”尤其值得提倡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、竞争压力增大,很多人容易焦虑、浮躁。若能具备“无入而不自得”的精神,便能在纷扰中保持自我,活出一份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
总结:
“无入而不自得”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,强调内心的强大与自在。它不仅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人格,也是现代人实现心灵成长的重要指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