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行万里的上一句是什么】“日行万里”是一个常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行动迅速、速度快的成语。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,这句话其实有其完整的出处和上下文。本文将总结“日行万里”的完整句子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
“日行万里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一诗中,原句为: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但这并非“日行万里”的直接来源。
实际上,“日行万里”更常见于现代语境中,尤其在描述交通工具(如飞机、高铁)或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时使用。不过,若从古诗词的角度来看,与“日行万里”相近的表达,可以追溯到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的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,虽然这不是“日行万里”的直接原文,但体现了“远行”“极速”的意境。
在民间俗语或现代文学中,“日行万里”常与“夜走八千”搭配使用,形成对仗句,意指一天之内能行走很远的距离,强调速度之快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日行万里 |
出处 | 现代语境常见,无确切古籍出处 |
常见搭配 | 夜走八千(对仗句) |
含义 | 形容速度极快,一日内可行走万里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交通工具、信息传播、人物行动等 |
类似表达 | 飞龙在天、一日千里、风驰电掣 |
相关诗句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 |
三、结语
“日行万里”虽没有明确的古文出处,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,象征着速度与效率。了解它的背景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