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到重阳日
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《过故人庄》中留下的名句。重阳节,又称登高节或敬老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每到这一天,人们总会想起那漫山遍野的金黄菊海,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。
重阳节的历史悠久,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极,而农历九月初九两“九”相逢,便称之为“重阳”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人们通过登高望远、赏菊饮酒、插茱萸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而在现代社会,重阳节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——尊老敬老成为其核心主题之一。
记得小时候,每逢重阳节,父母都会带我去郊外踏青。站在高处俯瞰大地,脚下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祥和,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披上了金色的衣裳。母亲总会折下一束菊花插在瓶中,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灾。而父亲则会讲起关于重阳节的故事,让我懂得感恩自然、珍惜亲情的道理。
如今,我已长大成人,但每逢重阳,依然会想起那些美好的画面。岁月流转,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无论是与亲人共度佳节,还是独自一人品味秋意,重阳节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暖。
“待到重阳日”,或许我们无法回到过去,但那份对家人的思念、对自然的依恋却从未改变。让我们在这个秋天里,用行动去传承这份文化记忆,让爱与尊重永远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