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放厥词是啥意思】“大放厥词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人发表夸张、不切实际或带有攻击性的言论。这个词语虽然字面看起来有些文言色彩,但在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也较为常见。
一、
“大放厥词”原意是指毫无顾忌地发表极端的言论,后来引申为对某人言辞激烈、不恰当或缺乏事实依据的批评。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,用来指责说话者情绪化、不负责任或逻辑混乱。
该词在使用时多用于描述公众人物、媒体评论员或网络发言者的不当言论,有时也用于讽刺某些人的偏激观点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大放厥词 |
拼音 | dà fàng jué cí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李商隐传》:“大放厥词,自比王谢。” |
基本含义 | 指毫无顾忌地发表极端、夸张或不切实际的言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某人说话不合时宜、情绪化或缺乏理性。 |
近义词 | 胡言乱语、信口开河、狂言妄语 |
反义词 | 客观陈述、谨言慎行、实事求是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新闻评论、网络讨论、社会舆论中对不当言论的批评。 |
注意事项 |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。 |
三、结语
“大放厥词”虽然是一个带有一定文言色彩的成语,但其含义清晰且贴近现实生活。在日常交流中,了解并正确使用这类成语,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观点,同时也能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。在使用时,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,避免因用词不当引发误解或冲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