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说的一句话】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源于同一个人或同一种原因。这句话最早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对韩信一生的总结。
一、
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原文为:“信曰:‘臣事项王,官不过郎中,位不过执戟;寄食于人,人多厌之者。……今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,使良间反楚、齐、赵,以疑其心;而君王之贤,不如项王。’……然信非有尺寸之功,而居上将之位,封万户侯,此天下之至荣也。……吾虽死,不能忘公之恩。’于是,遂拜信为大将军。”
虽然这段话并非直接出现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,但后人根据韩信与萧何之间的关系,提炼出了这句经典语录。
这句话的核心含义是: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往往都与同一个人有关,尤其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的人。在韩信的故事中,他因萧何的推荐得以被刘邦重用,最终成为一代名将;然而,他也因萧何的建议而被吕后所杀,最终悲剧收场。
二、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 |
出处作者 | 司马迁(汉代) |
原文背景 | 韩信与萧何的关系 |
成语含义 | 成功与失败皆因同一人或原因 |
意义延伸 | 说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,成败皆有因果 |
典型例子 | 韩信因萧何得势,又因萧何被杀 |
现代用法 | 用于形容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或关键人物的影响 |
三、结语
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不仅是一句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。它提醒我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孤立发生的,而是与周围的人和事紧密相连。因此,珍惜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,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,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