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介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(以下简称“熊猫基地”)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熊猫保护与研究机构之一。该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,成立于1987年,最初为成都动物园内的大熊猫研究项目,后于1996年正式独立运营。作为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殖和科研基地,熊猫基地在保护濒危物种、推动生态教育以及促进公众对野生动物的关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熊猫基地不仅致力于大熊猫的繁育与保护,还承担着科学研究、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。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管理理念,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的重要窗口。
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概况表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|
英文名称 |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|
成立时间 | 1987年(原为成都动物园内研究项目),1996年正式成立 |
所在地 |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|
性质 | 非营利性科研与保护机构 |
主要职能 | 大熊猫人工繁殖、科学研究、生态保护、科普教育、旅游观光 |
现存大熊猫数量 | 超过200只(数据截至2024年) |
国际合作 | 与多国动物园及科研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|
特色项目 | “熊猫宝宝”培育计划、野外放归试验、大熊猫基因库建设 |
教育活动 | 定期开展公众讲座、研学课程、志愿者活动 |
游客接待 | 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(2023年数据) |
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不仅是大熊猫保护事业的象征,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。通过不断探索科学保护方法,基地为全球大熊猫种群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保障,同时也提升了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与参与度。未来,熊猫基地将继续发挥其在科研、教育与生态保护方面的核心作用,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