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绸缪怎么读绸缪简单介绍】“绸缪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,表示事先做好准备、防范未然的意思。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,但其含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下面我们将从发音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对“绸缪”进行简单介绍。
一、
“绸缪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,拼音为 chóu móu。其中,“绸”读作 chóu,意为紧密、细致;“缪”读作 móu,有缠绕、错乱之意。组合起来,“绸缪”原意是“紧紧缠绕”,引申为“事先做好准备”。
在古代文献中,如《诗经》中有“绸缪束薪,三星在天”的句子,表达的是在夜晚点燃柴火,象征着婚嫁之礼的温馨与准备。因此,“绸缪”也常用来形容事前的周密准备和谨慎安排。
现代汉语中,“绸缪”虽不常用,但在正式或文学语境中仍能见到它的身影。它强调的是防患于未然、提前规划的重要性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chóu móu |
注音 | ㄔㄡˊ ㄇㄡˊ |
词性 | 动词 / 形容词(多用于书面语) |
基本含义 | 1. 紧密缠绕 2. 事先做好准备,防患于未然 |
出处 | 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“绸缪束薪,三星在天。”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,强调事前准备 |
近义词 | 预备、准备、防备 |
反义词 | 懈怠、疏忽、事后补救 |
三、小结
“绸缪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,也传达了“未雨绸缪”的智慧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,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。
如果你在阅读古籍或文学作品时遇到这个词,不妨多加留意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