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失之交臂的出处】“失之交臂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由于疏忽或错过机会而没有成功。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,但它的出处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。
一、
“失之交臂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。原文是:“臣愿为陛下言其所以得天下者何也?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为我擒也。”但这并不是“失之交臂”的直接出处。真正提到“失之交臂”的典故,来源于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中的一段话:“吾尝见人过门,有贤者,欲与语,未及,失之交臂。”意思是: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从门前经过,觉得他是个贤人,想和他交谈,但还没来得及,就错过去了,两人擦肩而过。
后来,“失之交臂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用来形容因一时疏忽或时机不当,导致未能抓住机会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失之交臂 |
出处 | 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 |
原文 | “吾尝见人过门,有贤者,欲与语,未及,失之交臂。” |
意思 | 形容因错过机会而未能达成目标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遗憾、错过良机的情况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,如“这次项目差点成功,可惜还是失之交臂。” |
出处来源 | 《汉书》是东汉班固所著,属于正史之一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失之交臂”虽然出自古代文献,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,尤其在描述工作、学习、感情等场合时,常用来表达对错过机会的惋惜之情。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,还富有哲理意味,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次可能的机会。
此外,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,有时也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,比如“他本可以成功,却失之交臂”,暗示对方原本有机会却因自身原因失败。
通过了解“失之交臂”的出处和用法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含义,还能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,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