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中劝学原文是什么】《劝学》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篇重要文章,收录于《荀子·劝学》篇。这篇文章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、不断进取为主题,语言精炼、逻辑严密,是古代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,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,作为重点文言文进行讲解。
一、文章概述
《劝学》通过比喻和论证的方式,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,并指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、专心致志。文中多次运用“积土成山”“积水成渊”等形象化的表达,说明积累的重要性;同时提出“锲而不舍”的精神,鼓励人们在学习中坚持不懈。
二、原文内容(节选)
> 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>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
> 木直中绳,𫐓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𫐓使之然也。
> 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> ……
>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
> 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> 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> 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> 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
> 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三、与知识点整理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荀子(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) |
出处 | 《荀子·劝学》 |
主旨 | 劝勉人们勤奋学习,注重积累,持之以恒 |
核心观点 | 学习不可停止,积累是成功的基础,专注是关键 |
常见修辞 | 比喻(如“青出于蓝”)、排比、对比 |
知识点 | 文言实词(如“已”“参省”“跬步”)、虚词用法、句式结构 |
教学意义 | 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,理解儒家教育思想 |
四、结语
《劝学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,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教育经典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学习始终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。高中阶段学习《劝学》,不仅是对文言文的掌握,更是对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的思考与引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