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什么意思】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在某个方面表现得比别人更突出、更强烈,甚至超过了原本的水平,但并没有超出应有的界限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超越”但不“越界”,是一种带有褒义的表达方式。
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’”后来演变为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,意思是说在某些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,甚至超过了一定的程度,但并没有失衡或过度。
这个成语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才能、表现、行为等,表示其在某一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,甚至超过了通常的标准,但依然保持了适度和合理。
表格展示: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举例 |
有过之而无不及 | 在某方面超过他人,但不过分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 形容表现优秀、超出常规 | 他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还要好,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|
文质彬彬 | 文采与质朴相配,形容人举止优雅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 描述人的气质、修养 | 他为人谦逊有礼,文质彬彬 |
质胜文则野 | 过于质朴,缺乏文采,显得粗俗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 对性格或行为的评价 | 如果一个人只讲实话,不加修饰,可能会显得不够文雅 |
文胜质则史 | 过于注重形式,显得虚浮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 批评过于注重外表或形式 | 做事情如果只追求表面光鲜,而不注重实质,就是文胜质 |
小结:
“有过之而无不及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也是一种对个人能力或行为的肯定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卓越的同时,也要注意平衡和适度,做到既出色又不越界。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,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做人,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,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