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盗窃乱贼而不作的作是什么意思】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,原文为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”这句话描绘的是理想社会的状态,即没有阴谋、没有盗贼和战乱,人们安居乐业,社会安定。其中“作”字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。
一、
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的“作”字,意思是“发生”或“出现”。整句话的意思是:盗窃、叛乱、抢劫等邪恶行为不会发生。这里的“作”强调的是这些不良现象的“出现”或“发生”,而不是指“动作”或“制造”。
在古代语境中,“作”常用于表示某种负面事件的发生,如“作乱”、“作奸犯科”等。因此,在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中,“作”指的是这些不法行为不再出现,体现了儒家理想中的太平盛世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在句中的意思 | 用法举例 |
盗窃 | 抢劫、偷窃 | 不法行为 | 盗窃他人财物 |
乱贼 | 作乱的贼寇 | 指叛乱者或强盗 | 乱贼四起,民不聊生 |
而 | 连词,表承接 | 表示“并且” | 而且、并且 |
不作 | 不发生 | 没有出现 | 盗窃乱贼而不作(没有发生) |
作 | 发生、出现 | 指不良行为的产生 | 作乱、作恶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不仅是一种社会状态的描述,也反映了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这种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政治理念,如“大同世界”、“天下为公”等概念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对和平、法治、秩序的追求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作”在该句中并非指动作或行为本身,而是强调某种负面现象的“不发生”,是古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。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含义与思想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