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”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,常用于指导行为方式与人生选择。这句话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《答李端叔书》,原意是:在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,在不该继续的时候就停止。它强调的是适度、节制、审时度势的重要性。
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在于:
- “行于所当行”:指的是在合适的时机、合适的场合、合适的事情上,应当果断行动,不犹豫、不退缩。
- “止于所不可不止”:则是指在不该继续的时候,要懂得停止,避免过度、冒进或固执己见。
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,也适用于管理、决策、写作、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宋代苏轼《答李端叔书》 |
原文 | 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 |
字面意思 | 在应该行动的时候行动,在不该继续的时候停止 |
含义 | 强调行动与停止的合理性与适时性 |
核心思想 | 适度、节制、审时度势 |
应用场景 | 个人行为、管理决策、艺术创作、写作等 |
现代启示 | 避免盲目行动,学会判断何时该做、何时该停 |
相关名言 | “知进知退,方能成事”、“适可而止,方得始终” |
三、延伸理解
这句话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。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信息爆炸、选择繁多的情况,很多人容易陷入“过度行动”的陷阱,比如不断追热点、频繁更换目标、无法专注等。而“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”则提醒我们:
- 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判断力;
- 要懂得取舍,不贪多;
- 要尊重规律,不强行推进。
无论是职场发展、个人成长,还是人际关系,掌握这种“进退有度”的智慧,往往能带来更长久的成功与满足感。
结语
“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”,不是消极的退让,而是积极的理性选择。它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,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