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合卺是什么意思】“合卺”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个重要的仪式,象征着夫妻二人结为连理、同甘共苦。这个词语源于《诗经》中的“合卺而饮”,意思是夫妻共饮一壶酒,表示彼此心意相通、婚姻美满。
一、合卺的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hé jǐn |
含义 | 古代婚礼中夫妻共饮一壶酒的仪式,象征婚姻结合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“我有旨酒,嘉宾式燕以乐。……我有旨酒,以宴以乐,以洽百礼。”(注:合卺之说见于后世文献) |
起源 | 起源于周代,盛行于汉唐以后 |
器具 | 使用“卺”(一种酒器),通常为两个杯,形如葫芦,象征夫妻一体 |
仪式意义 | 表示夫妻同心同德、共同生活 |
现代意义 | 作为传统文化符号,常用于婚礼仪式或文化活动中 |
二、合卺的历史演变
在古代,合卺不仅是婚礼的重要环节,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最初的“卺”是用葫芦制成,寓意夫妻如同葫芦般紧密相连,不可分离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两个酒杯,夫妻共饮一杯酒,象征着彼此信任、相濡以沫。
在唐代,合卺仪式更为讲究,甚至有“交杯酒”的说法,即两人交换酒杯,共饮一口,表示心心相印。宋代以后,这一习俗被广泛流传,并成为传统婚俗的一部分。
三、现代对“合卺”的理解
随着时代的发展,虽然现代婚礼已经简化了许多传统仪式,但“合卺”作为一种文化象征,仍然被许多新人保留和传承。它不仅是一种仪式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代表着夫妻之间的承诺与责任。
在一些地方的婚礼中,依然会举行“合卺”仪式,尤其是在注重传统文化的地区,如江南、闽南等地,这一习俗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。
四、总结
“合卺”是中国古代婚姻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,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与祝福。它不仅是夫妻之间情感的象征,更是中华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阴阳调和”思想的体现。如今,虽然形式有所变化,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