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知识精选 >

背部拔罐位置与功效图

背部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,因其独特的疗效和简便的操作方式而深受大众喜爱。拔罐通过在背部特定穴位产生负压,刺激皮肤充血、瘀血,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背部拔罐位置及其功效:

天宗穴

位于肩胛部,岗下窝中央凹陷处,与第4胸椎相平。此穴主要用于通经活络、理气消肿,特别适合缓解肩胛疼痛、乳痈等症状。

膏肓穴

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3寸。拔罐此穴可补虚损、理肺气,对治疗咳嗽、气喘、盗汗、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效果。

至阳穴

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,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。此穴能健脾胃、清热祛湿,常用于治疗黄疸、胃痛、气喘等症状。

肺俞穴

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此穴清热解表、理肺气,常用于治疗咳嗽、气喘、鼻塞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
心俞穴

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拔罐此穴可调气血、通心络,对心痛、心悸、失眠等症状有良好疗效。

肝俞穴

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此穴疏肝理气、利胆解郁,常用于治疗黄疸、胁痛、目赤等症状。

背部拔罐时,应选择肌肉肥厚的部位,避免在毛发旺盛或皮肤破损处拔罐。拔罐后应注意保暖,避免风寒进入身体。如有需要,请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