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草船借箭》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经典故事,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巧妙利用智谋,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,从敌人那里“借”来十万支箭的传奇经历。
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,赤壁之战前夕。当时,诸葛亮被刘备委以重任,与东吴联手对抗曹操。然而,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却对诸葛亮的才能心生嫉妒,故意刁难他,要求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以备战需。诸葛亮深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却从容不迫地答应,并提出只需三日即可完成。
为了筹集这看似不可能的箭矢数量,诸葛亮暗中准备了许多草人和船只。在第三天的夜晚,他利用大雾天气作为掩护,命令士兵将草人置于船上,并让这些船只向曹操的水寨靠近。曹操见状,因雾大看不清虚实,担心有埋伏,便下令不准出战,只以箭雨攻击。于是,东吴的船只一侧被射满了箭,诸葛亮又命船只调转方向,让另一侧也受箭。待到天明雾散,诸葛亮已“借”得十万余支箭,满载而归,令周瑜大惊失色,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谋。
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超凡智慧,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智谋与心理战的重要性,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