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采桑子古诗词原文】《采桑子》是古代词牌名之一,最早见于唐代教坊曲,后成为宋词常用词调。该词牌多用于抒情、写景、怀古等题材,形式上一般为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四句,三平韵。历代文人墨客常以此词牌创作佳作,内容丰富,风格各异。
一、《采桑子》简介
“采桑子”原意为采桑的女子,后来引申为一种词体格式。其结构较为灵活,但通常以四字句为主,节奏明快,适合表达细腻情感或描绘自然风光。在宋代,苏轼、欧阳修、晏殊等大家均有佳作传世。
二、经典《采桑子》原文汇总
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较为著名的《采桑子》作品及其作者:
作品名称 | 作者 | 内容 |
《采桑子·群芳过后西湖好》 | 欧阳修 | 群芳过后西湖好,狼籍残红。飞絮濛濛。垂柳阑干尽日风。 笙歌散尽游人去,始觉春空。垂柳阑干,一双燕子池塘。 |
《采桑子·少年不识愁滋味》 | 辛弃疾 | 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 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。 |
《采桑子·重阳》 | 毛泽东 | 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今又重阳,战地黄花分外香。 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。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 |
《采桑子·别情》 | 李煜 | 亭前春色来如梦,梦里花飞落满衣。独倚危栏看落日,心随云去远相随。 无言独坐空庭晚,月照窗扉。风动帘帷,几处寒砧断续悲。 |
《采桑子·西湖夜泛》 | 朱淑真 | 画舫烟波轻荡漾,微风细雨,半日晴光。人在画中行,心随云外想。 桥边杨柳依依绿,湖面清辉,水映斜阳。一曲离歌起,泪湿罗裳。 |
三、总结
《采桑子》作为传统词牌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。从欧阳修的婉约深情到辛弃疾的豪放沉郁,再到毛泽东的革命情怀,不同作者赋予了这一词牌不同的生命与意义。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,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,也能体会到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。
无论是用于学习、研究,还是欣赏,这些《采桑子》作品都值得细细品味。